空灵美学与哲学意味的艺术碰撞
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“扶青计划”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的联合委约下,艺术家刘毅与舞蹈编导程龙、作曲家与现场即兴演奏家张昕、中阮即兴演奏家唐一雯一齐,创作了跨界舞台作品《渔樵耕读》。《渔樵耕读》的舞台用五幕剧景将观者一步一步引至刘毅缥缈灵动的创想空间。
第一幕 虚拟与现实
“渔樵耕读”令人不禁想到《射雕英雄传》中一灯大师的四位隐士高人弟子,也正是在黑暗中的一束光,拉开了由四位行业才俊共同营造的舞台作品《渔樵耕读》的序幕。巨型水墨舞者出现在圆形的光束中心,在光束的边缘有现实中真实的舞者和音乐连接着黑暗与光明,也链接着虚拟与现实
刘毅通过与AI人工智能专家张睿团队一起合作,用深度算法物理手段使动画中的“人”跳脱出了其所在的二元世界,似是真实舞者的影子,又仿佛,真实舞者才是它的影子。好似“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”在虚拟与现实之间,沉浸于现场艺术体验之中,探索着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与对立。
第二幕 不确定的影子
保留画面中潮湿和温润的“水气”是水墨关系“气韵生动”的体现,这是刘毅在2018年的一段采访中提及的。刘毅借助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水、光、雾等存在作为艺术材料,去探索自然之物的无限可能。她想要打造出自然、梦境和意念相结合的作品。
而《渔樵耕读》正是这样一个集大成者。在《渔樵耕读》的舞台上,利用幕前与幕后双重的舞台空间和反光折射,刘毅创造了一个动态的、不断发展的、复杂的分层空间,舞者在其中交叠舞动着,配合着张昕、唐一雯两位演奏家肆意挥洒的曲调,一段新型现代舞台作品就这样展现在观众面前。
第三幕 黑森林
“陡然间,黑沙从舞台上空倾泻下来,在空间中浮现出几何形状的神秘黑森林,舞者被包裹在森林之中,想象着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,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,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,轻轻拨开,小心翼翼。”这是刘毅在描述第三剧幕创作灵感时所描绘的画面。
在一片混沌和黑暗中,时间之沙开启了世界的模样。
正如英国诗人威廉·布莱克(William Blake)所传递的那样:
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
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
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
And eternity in an hour
第四幕 欲望与危险
尖锥型的沙漏装置从舞台上空缓缓降下,乍一眼看像笔,或许与“渔樵耕读”中的读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呼应,又或是暗示着“读”背后所携带的典故——苏秦悬梁刺股,只为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与抱负,这是人的欲望。当这“锥”出现在人的头顶时,却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,给人以警示。
在朦胧迷幻与清醒自制之间,代表着欲望的五彩细沙倾注下来,捶打在舞者的身上,也堆砌在舞台的表面。当彩色的沙砾越积越高,仅用麻绳系着的尖锥沙漏也摇摇欲坠,舞者在二者之间忘情得舞动着,与“欲望”相容,与“危险”共存。当彩色的沙砾掩盖了之前黑沙的存在,当肆意的肢体舞蹈将彩色的沙砾冲散,当缤纷的色彩铺洒在舞台各处——绚烂的表象下隐藏着危机与不安。
观众从初进剧场时所感受到的明显的抽离感,到沙漏这个表现时间流逝的器具的出现,仿佛被催眠一般随着细沙的流动而“渐入佳境”,忘我、沉浸于表演的艺术氛围与空灵意蕴。从黑沙到尖锥和彩沙,视觉上的震撼与细节上的掌握使得舞台上下,从观众到舞者,都进入新的虚幻与想象。
这正是刘毅创作《渔樵耕读》这出舞台艺术装置从始至终的目的——在虚实之中,舞台成了一个大型的沙盘游戏,每一位表演者既是表演者自己,又是观众眼中沙盘里的物体,刘毅期待每一位观众把舞台看做一个沙盘游戏,去投射每一位观众自己心中的意象和表征,从而通过观看整个表演的过程达到自我了解、接纳和疗愈。
从观众到表演者,都既是这场“游戏”或表演的旁观者,又是参与者;作为整体和个体而存在的观众,没有意识到这场表演所构建的情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,观众对于表演者所呈现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现实投射;舞者在(有意识的)固定选题下进行(无意识的)即兴表演。这种无意识与有意识之间的无碍与无序流动,便是刘毅这次艺术装置创作想要达到的意境。
在这一幕中,刘毅延展了荣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沙盘游戏的概念。在渔樵耕读的本体意象之外,刘毅借用了荣格的心理学理论,用“沙盘游戏”的概念,把舞台建构成了一个超大型的“沙盘游戏现场”, 给予了作品一个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游离的可能性,对观众而言,从无意识到有意识,是一种从心理层面来促进人格变化的心理治疗,也大大增加了想象力的参与度。
刘毅以沙子的线性与流体质感在空间中描摹出一个“沙盘世界”。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,融合了空间(三维)和平面(二维)的特质,舞者的肢体在具有持续性特质的沙体空间中,肢体运动与流动沙线互为牵扯,展现了微妙的依存关系。况且,沙盘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,即“通过虚拟现实的沙盘推演过程,完成自我治愈”。
第五幕 刘毅的水墨动画多维空间
到这一幕,观众已经完全沉浸在“渔樵耕读”的意境之中。如果把沙锥沙漏看作水墨动画的视觉载体,那么,被立体沙锥所扭曲的视觉空间便是观念中虚幻与现实无穷相近、却难以区分的界。
一万伍仟多张水墨手稿组成的水墨动画做成的动画作品,投影在沙锥与巨幕之间,诉说着悲伤的情绪与记忆,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游离,时间和空间并非客观,就像我们身处此地,却并不一定真的是我们认为的此地。
在“渔樵耕读”本身的意象中,也是如此这般可说与不可言说。一如波德莱尔田园诗式的反田园意欲一般,刘毅用充满科技感和工业感的动画与AI技术去表现古典水墨和纸本艺术的美,呼应着“渔樵耕读”这个简单又复杂的意象。这种技艺、材质与表达的冲突感是刘毅一直以来都试图打破和重塑的。每一帧水墨图景都集结了刘毅数以千计的水墨手稿,这种融合了当代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给人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,既怀旧,又新潮。